起诉离婚子女会判给谁

2023-08-09 15:30:18 来源:法问网

热门阅读:离婚析产 子女抚养权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 婚前房产 变更抚养权 夫妻感情破裂


【资料图】

若在离婚的时候,就子女抚养权问题产生了争议,那么此时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然后法官会就子女的抚养权作出判决。当事人此时都比较关心起诉离婚子女会判给谁。结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接下来律霸小编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一、起诉离婚子女会判给谁

父母离婚后,子女随哪方生活,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由此可见,子女由谁抚养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哺乳期内的子女由母亲抚养。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另外,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2、哺乳期后的子女由谁抚养的问题。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情况判决。如果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于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5)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3、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应予准许。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但经查实,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对单方负担全部抚育费的请求,不予准许。

4、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二、满足哪些条件可以变更抚养权

父母离婚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父母双方或子女的实际情况的变化,依法予以变更。抚养归属的变更,有两种形式:一是双方协议变更。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只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则应予准予;二是一方要求变更。凡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予准许。另外,对于在离婚诉讼期间,双方均拒绝抚养子女的,可先行裁定暂由一方抚养。

起诉离婚子女的抚养权,通常法官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判决的,此时哪一方的抚养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那么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离婚的时候除了子女抚养权归属外,也要积极索取子女的抚养费。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霸肇庆律师。

争夺抚养权要什么证据

离婚案件孩子抚养权怎么争取

夫妻离婚抚养权纠纷怎么解决

标签:

MORE >最新资讯

  • 起诉离婚子女会判给谁

    法律讲堂热门阅读:离婚析产子女抚养权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婚前房产变更抚养权夫妻

    2023.08.09
  • 信用卡诈骗会判刑几天?

    法律知识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刑事和解刑事谅解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案件管辖刑

    2023.08.09
  • 被绑架后如何逃脱

    资讯大家都知道,我们外出时,一定要注意财产和人身安全,但是如果你还是不

    2023.08.09
  • 住房公积金纠纷

    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大量在岗职工没有建立住房公积金,以及已建住房公积金大量没有

    2023.08.09
  • 完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

    法律百科(一)扩充公司法第111条规定的股东直接诉讼诉因,而不仅局限于股东大会

    2023.08.09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wu.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5 有害信息举报